活动详情

张钰哲:璀璨星空的探路者

作者:

   在中国,有一个人,为了头顶的星空,追寻一生。他将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中华”星,开创了中国人命名小行星的先河;他组织拍摄了中国境内的第一张日全食照。他,就是我国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著名天文学家张钰哲。

   1902年2月16日,张钰哲于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一个普通职员家庭。1910年5月,张钰哲8岁时,哈雷彗星出现在天空,拖着长尾巴在夜幕中留下璀璨的轨迹,从此“浩瀚的宇宙”犹如种子般扎根在他的心中。

   1919年,在自己不断的努力下,张钰哲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清华留美预备班。1923年,21岁的张钰哲赴美求学,先后在美国普渡大学机械工程系和康奈尔大学建筑系学习。一天晚上他在宿舍偶然发现了一本天文科普读物,正是这本普通的天文科普读物,重新唤醒了张钰哲心中的“天文幼苗”,改变了他的一生,也改变了中国天文事业的命运。于是,1925年,张钰哲转学到芝加哥大学天文系,并以优异成绩先后获得天文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张钰哲一直苦苦地追索,期待在茫茫星海中找寻一颗人类从未发现过的行星。1928年,他经过连续地观测和精密的轨道计算,确信自己两年前发现的一颗星是从未有过纪录的新行星,张钰哲的发现,很快得到了“国际行星中心”的承认。依照国际惯例,发现者有权为它命名。张钰哲将其命名为“中华星”,这是中国人首次发现小行星。

   1929年秋,张钰哲回国受聘于南京中央大学物理系担任教授,讲授天文学、天体物理学和天体力学等课程,同时被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聘为通信研究员。1934年,中国第一座现代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建成,张钰哲被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聘为特约研究员。

   1941年,我国第一次有组织地进行了现代日食观测,张钰哲担任中国日食观测队的队长。他和团队将地点选在了甘肃临洮,观测队从昆明出发,行期42天,途经3000公里,历经艰辛,最终他们拍摄到中国境内中国天文学家自己拍摄的第一张日全食照片和第一部日全食彩色影片。这是首次在我国境内利用现代天文仪器进行的日全食科学观测。

   1978年,国际小行星中心为了表达对张钰哲的敬意,宣布将1976年10月23日由美国哈佛天文台发现的小行星命名为“Chang”(张)。中国天文学的最高奖——张钰哲奖,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1986年7月21日,84岁的张钰哲在南京逝世。他的骨灰深埋在紫金山天文台内一个极不起眼的角落,地面上没有任何标记,但是张钰哲的光辉犹如星光般柔和,时刻指引着下一代的天文人。